BERI評比台灣投資環境全球第6 政治風險降
(中央社記者黃淑芳台北2008年5月1日電)
    根據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最新評估,台灣投資環境在列入評比的全球50國中,排名全球第 6,與上次評比(2007年第3次)相同,總分73分則比上次評比增加1分;各項指標中,以政治風險指標進步最多,排名由全球第15、亞洲第3,進步到全球第11、亞洲第2。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今天公布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usiness Environment Risk Intelligence;BERI)2008年第1次「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台灣投資環境在列入評比的全球50個主要國家中排名第 6,次於瑞士、新加坡、荷蘭、日本和挪威。
根據BERI評比,台灣的投資環境持續被列為最高的1A等級,屬於低風險、適合進行投資的國家。BERI預測台灣未來1年(2009年)及5年(2013年)總體投資環境將持續改善,分數將分別為73分、74分,排名可望持續居全球第 6。
    台灣投資環境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79分)、日本(74分),優於中國大陸(全球第17名,61分)、馬來西亞(全球第19名,59分)、南韓(全球第20名,58分)、泰國(全球第26名,49分)、印度(全球第32名,46分)、菲律賓(全球第35名,44分)、越南(全球第40名,43分)等國。
在各項指標中,台灣的政治風險指標進步最多,排名進步4名,分數增加2分,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還優於日本,主因是立委選舉、總統大選結束。
    BERI評比台灣的營運風險指標評分為72分,全球排名第3名,與上次評比相同,次於瑞士及新加坡。BERI認為2008年至2009年,台灣的營運風險將呈穩定且持續改善狀態。
台灣的匯兌風險指標這次得分85分,全球排名第5,與上次評比相同,在亞洲地區次於日本(全球第1名,97分)、新加坡(全球第4名,86分)。
    BERI認為台灣因貿易與國際收支盈餘使得匯兌風險指標呈現強勢狀態,BERI預估台灣今年出口趨於減緩,貿易順差可能會有些微下滑。

lora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力晶 擠進全球六大DRAM廠

【記者周志恆/台北報導】

今年首季全球DRAM廠市占排名出爐,國內力晶及日本爾必達(Elpida)受惠合資公司瑞晶的新產能開出,營收逆勢成長、帶動市占衝高,爾必達擠進全球第三大,僅次南韓三星(Samsung)及海力士(Hynix),力晶市占率則大增1.8個百分點,超越南科、成為全球第六大DRAM廠。

根據集邦科技分析,第一季DRAM合約價下降約19%、現貨價下降約11%,產業品牌營收受到價格低檔盤旋影響,與去第四季相比,下降5.8%。不過,爾必達、力晶挾瑞晶新產能大舉開出,營動營收逆勢成長,相對提高市占率,表現最為搶眼

據統計,首季全球五大DRAM廠分別為三星、海力士、爾必達、美光(Micron)、奇夢達(Qimonda),市占率分別為27.4%、18.9%、14.1%、12.7%及10.5%。

爾必達近年積極擴充市占率,且誓言在2010年超越三星,拿下全球龍頭寶座,首季整個泛爾必達(爾必達 力晶)市占達18.9%,已與海力士平起平坐,近期傳出,爾必達有意入股茂德,並共同發展70奈米以下高階製程,未來茂德可望加入泛爾必達集團之列,以茂德目前2.8%市占來看,屆時整個泛爾必達市占將可穩穩超過二成、擠下海力士。

至於第一季DRAM產業各國的市占率,日本在爾必達營收增加的情形下,增長了0.9個百分點。台灣區在力晶市占率增長的情況下,也增加1.1個百分點拉升到14.7%。韓國的市占率仍舊維持在47.2%,不過此次三星法說會,也積極喊將拉高位元成長率從70%到100%,宣示三星穩固龍頭寶座的決心。

奇夢達與爾必達共同開發下世代製程技術,讓DRAM產業界的聯盟局勢,繼南科與美光宣布合作後,又再度重新整合,集邦對此表示,奇夢達與爾必達合作,宣告奇夢達發展堆疊式技術的決心。集邦科技分析師指出,爾必達與奇夢達的合作,將使爾必達陣營的市占率超過龍頭三星,以29.5%首度站上DRAM產業的龍頭寶座。

不過,集邦認為,溝槽式技術轉進堆疊式技術尚需至少半年的調整期,三星在面對敵營的結盟下,積極地佈局,勢必加快先搶攻市占,在強烈的市占競爭下,恐增添下半年DRAM景氣復甦變數。

【2008-04-30/經濟日報/D7版/科技產業】

lora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企業評價與併購策略

 

併購價格的訂定,屬併購決策最重要的一環,透過謹慎與完善的評估企業價值,才能展現併購綜效

    全球化趨勢下,企業為求最短時間擴大經濟規模,以享規模經濟、租稅優惠、改善製程與降低財務成本等優勢,紛紛展開併購動作,全球掀起併購熱潮,併購案件量以年逾10%之速度成長,此熱潮由美國吹向歐洲與亞洲,台灣之企業亦開始積極進行合縱連橫,投身併購戰場。

併購種類


  併購(Mergers and Acquisitions),係收購與合併兩種財務活動的總稱,執行方式包括:

  一、存續合併:又稱吸收合併,係指兩家以上企業,一家為存續企業,餘為消滅企業,存續企業概括承受消滅企業之權利義務,並發行新股或者支付現金予消滅企業原有股東轉為存續企業股東;2006年合庫合併農銀即屬此例。


  二、創投合併:兩家以上企業共同創設新企業,概括承受原企業權利義務,發行新股予原企業股東,使其轉換為新企業股東;1973年長城麵粉與大成農工合併為大成長城即屬此例。


  三、股份收購:收購企業以現金或其他資產向被收購企業股東收購股份,或認購被收購企業增資發行之新股;2005年國泰金控收購第七商銀即屬此例。


  四、資產與業務讓與:主併企業購買目標企業全部或部分資產及業務,亦可能承受負債,但不概括承受其權利義務;2004年聯邦銀行併購中興銀行即屬此例。


  五、分割:企業將獨立營運一部分或全部營業項目讓與既存或新設之企業,以該既存或新設企業發行新股作為對價;2002年宏碁將研製服務部門分割出,成立緯創資通即屬此例。


  六、合資:企業合作出資設立新企業,以開創新業務或移轉現有資產業務予新設企業,達到結合經營目的,參與企業在新企業成立後,可選擇繼續存在或辦理解散;2005年世平興業與品佳合組大聯大控股公司即屬此例。


  七、股份轉換:A企業將全部已發行股份讓與B企業,作為認購B企業發行新股之對價,B企業遂成為A企業之控股公司;2001年國泰人壽以100%換股方式與國泰金控交換股票,即屬此例。


  實務上,併購程序在實務上,首先係主併企業決定併購前,自我評量實力高低,再對可能的企業進行篩選,選定目標企業後進行評價與會計相關處理,再與目標企業協商議價敲定最終併購價格,最後是併購後的整合與重新調整策略。就財務的觀點而言,企業併購最重要的事項便是評價,客觀的評估價格,可避免主觀判斷而導致高估或者低估價值之情況,尤其對買方而言,如何務實評斷目標企業可帶來的價值,不對未來銷售及盈餘過分自信,不因報價過低而使併購破局,係併購成敗重要關鍵。


企業評價方式


  目前企業價值的評估方法很多,以下就以經常用的評估方法簡單做說明。

  一、成本法
(Cost Approach)

  又稱會計鑑價法、資產法或者重置價值(Replacement Value)法,較適合用在併購後將以清算處理,或屬資本密集型之企業。


  計算過程中,除將土地、機器設備等有形資產市價加總,並將商譽、商標、專利權與技術等無形資產的合理市價,以及中途解約下負債的合理價值等一併計入。對主併企業而言,目標企業之有形資產淨值,可視為併購後再出售的最低價值,採此方式可同時衡量併購風險,且可考量稅務規劃,在重估目標企業價值後,將併購金額適當分配在有形及無形資產間,有利折舊費用調整,以達節稅之效。


  然採取成本法,不同資產須使用不同分析方法,且需留意應收帳款的真實性(需剔除非交易性質的應收款),及目標企業與其子公司之間互動情況,另在無形資產的評價上,亦有相當的困難,評價較不易,為此方式不足之處。


  二、市價法
(Market Comparative Approach)

  又稱市場價格法或市場比較法,主要係參考目標企業之股價,或以市場類似企業剛完成評價程序之價格做為基準。該方式較適合股票市場具效率性之上市公司,由股價反應投資人對目標企業之現金流量和風險預期。計算上,先選定比價基準,再加權調整而求出總數,最後,可視市場情況考慮溢價或折價。


  此方式具有資料公開,容易計算等優點,為目前廣為使用的評價方法之一,然實際運作時,必須選擇倍數調整的函數,此需相當經驗與技巧,且股票市場若逢外在因素干預、影響,而有不效率情況出現(如股災),市場成交價難實際反應投資人對目標企業評估之價值,且擬找出營運項目、財務績效與規模相似的企業,實屬不易,係該方法之限制處。


  三、乘數法
(Multiple Approach)

  以銷售淨額或稅前息前盈餘為自變數,利用歷史資料,求得達顯著水準並具解釋能力的迴歸係數,作為評價的迴歸方程式,投資銀行常以此作為評價基礎,再依經驗調整,求出目標企業之評估價格。以此方式雖簡單明瞭,然景氣興衰將影響乘數結構,且衡量樣本數目,選擇的自變數有限,可能使該乘數失去代表性。


  四、盈餘倍數法


  又稱本益比法,主要係導源於每股盈餘評價法,即將企業之本益比乘上每股盈餘求得股權價值,而該方式則係依買方願意出多少錢購買賣方公司目前盈餘計算之。此方式計算容易,買方可評量股東意願直接反應在併購價格上,適合關係企業擬採換股併購時使用,但缺乏說服賣方的精算流程,且對於週期性變化大的行業,每股盈餘差異頗大,較不適合使用。


  上述四種方式,主要係依照目標企業過去表現評估其企業價值,並未考量企業未來獲利性與成長性,忽略未來發展潛力,故評估出的價格多半較低,較適合目標企業未來經營效益不大,或者主併企業僅想收購賣方資產時使用。


  五、現金流量折現法
(Discount Cash Flow Approach)

  該評價方式係以未來的眼光衡量,對併購後現金流量(通常已考慮因營運及財務綜效所帶來的額外現金流量)作估計,並將投資報酬率、通貨膨脹率及風險等因子加權調整作為折現率,將現金流量折現後加總,求得股權或資產現值。基本公式為:


  企業價值=稅後現金流量折現值+終值折現值

=[Σ(
t期稅後現金流量)/(t期折現率
+1)t]
+
終值折現值
t=1,2,...,n

  此概念採用不同現金流量、折現率與終值的定義,衍生出多種變型,常見方式分述如下:


  ()調整現值法


  將目標企業預估之現金流量視為收益來源,並以無風險利率(一般以10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作代表)作為折現率,終值則係股東權益的風險溢酬的部分,求出企業價值。


  ()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


  將企業因營運產生之現金流量減去必要之投資支出及稅負支出,求得自由現金流量(Free Cash FlowFCF),以此可反應企業實際可支配之經營利潤;另考慮取得資金所需付出之代價,將融資與自有資金成本經調整後得出加權資金成本(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WACC)作為折現率,WACC公式如下:

WACC=
自有資金比率*自有資金成本

+(1-
自有資金比率)*稅後融資成本

WACC
計算公式中,自有資金比率多以股票市場價值作為計算基礎,相較帳面價值更能反映實際自有資金,而自有資金成本之估算,則多引用資本資產訂價模式(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將無風險利率加上風險溢酬與企業市場風險係數(通常係指企業股票與大盤報酬率之相關程度),得出自有資金成本。


  至於終值,可以第n+1期的淨資產價值表示,若企業未來成長潛力頗被看好,則可參考Gordon Model,將其未來成長率g納入考量,以下列公式計算之。

終值=[n期現金流量
(1+g)]/(WACC+1)

  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常見於國外併購案,適合評估成長性之企業,然因諸多變數係來自股票與股市,故未公開發行之企業,實務上較難採用此方式估算。


  現金流量折現法,係財務上較正統之方式,然主併企業往往認定併購後目標企業價值會比目前高,而高估現金流量,訂下過高的價格。


  六、經濟利潤法
(Economic Profit Calculation)

  考量股東權益之資金成本,此自有資金的機會成本為概念,改以各期的經濟附加價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衡量企業價值,主要係將營運資金扣除投入總資本之稅後成本,EVA計算公式如下:

EVA=
稅後營運純益-投入總資本
*WACC
以此方式計算企業價值,可以下列公式表示:

企業價值= [Σ(tEVA)/(t
WACC+1)t]
+
終值折現值
t=1,2,...,n
終值以第n+1期的淨資產價值,或者依Gordon Model之公式計算之。此方式可修正主併企業高估獲利能力的缺點,為目前頗受重視與應用之方法。


  實證資料顯示,併購交易失敗的主要原因,包括併購策略意義不明、併購價格過高,以及併購後整合出現問題等,就併購價格而言,主併企業一旦付出過高價格,將影響併購後企業整體財務結構,若採融資方式支應,將加速企業財務體質的惡化,在企業綜效尚未彰顯前,企業即已被龐大的負債拖垮,更遑論策略有多正確,或者併購後營運管理有多順利,因此,在訂定併購價格時,需進行相當謹慎與完善的評估,方能享受併購綜效發揮後甜美的果實。


(
作者聰慧敏捷,認真負責,清大經研所碩士,本行法人金融事業處專員)

 

參考資料:謝劍平《現代投資銀行》伍忠賢《企業併購理論與實務》郭敏華編譯《企業分析與評價》

lora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全球前十大DRAM廠結盟變化分析
 
經濟日報 記者何易霖
2008-04-25
 
日本DRAM大廠爾必達(Elpida)與德國DRAM大廠奇夢達(Qimonda)24日宣布,已簽訂共同開發技術合作意向書,攜手開發新世代DRAM技術,不僅宣告溝槽式記憶體陣營將成為過去式,奇夢達也將與力晶化敵為友,與爾必達站在同一陣線力抗業界龍頭韓國三星電子。
這是繼上月初台塑集團旗下南亞科技宣布將與奇夢達終止合作,轉投美商美光(Micron)陣營後,全球DRAM業又一次勢力大重組。根據DRAM市調機構集邦科技(DRAMeXchange)調查,奇夢達與爾必達去年全球市占率排名分居第三、四名,兩家結盟後市占率25.6%,超過三星的25.5%,成為全球第一大DRAM陣營。
「E(Elpida)Q(Qimonda )聯盟」形成後,雙方將以堆疊式(Stack)技術為基礎,攜手進行新世代DRAM技術研發,最快2010年將有成果問世。
過去奇夢達與爾必達分屬全球DRAM兩大集團勢力,奇夢達代表溝槽式(Trench)技術陣營,原聯盟成員包括南科、華亞科、華邦電、中芯等;爾必達則主攻堆疊式,聯盟成員包括力晶、中芯等,兩大勢力相互競爭,但雙方結盟後,將從競爭者轉換為合作夥伴。
對於爾必達將與奇夢達結盟,力晶24日表示「樂見其成」。力晶透露,爾必達先前已有告知該公司「會新增合作伙伴」,不過,力晶是爾必達最早期且最重要的合作夥伴,雙方關係不會因為奇夢達的加入而有改變。
根據爾必達與奇夢達發布的新聞稿,兩家公司將聯手開發新一代的記憶體晶片,由奇夢達提供其創新的Buried Word-line關鍵技術,爾必達則提供其先進的堆疊技術,加速在DRAM 4F2Cell尺寸產品藍圖發展,預計在2010 年推出共同開發的40奈米製程技術,並向下延伸至30奈米世代。
兩家公司也計畫共同發展技術平台及設計規範,以促成產品交換及合資生產的可行性,目前雙方也鎖定在各自的日本廣島及德國德勒斯登廠,密切合作研發計畫,同時也尋求在直通矽晶穿孔技術(Through Sili-con Via)及未來記憶體的合作可能。
24日美股開盤不久,奇夢達美國存託憑證(ADR)股價上漲6.20%;爾必達歐洲存託憑證(GDR)上漲3.02%,三星GDR也上漲2.24%。
新聞分析》資優生打群架 避免淘汰
DRAM產業經歷頗長一段期間的低潮後,原本業界預期會有晶片製造商在景氣低迷時退出市場,卻沒有發生,反倒在價格將從谷底反彈之際,陸續出現新的策略聯盟案,導致DRAM產業大洗牌。
從歷史經驗來看,DRAM產業已歷經多次大洗牌,1986年至1987 年時,是第一次業界大變動,當時連全球電子業巨擘英特爾都被迫退出DRAM戰場;1996年至1997年,業界第二次大變革,全球DRAM製造業者從20多家銳減至個位數。
DRAM產業波動性大,價格如同雲霄飛車般上上下下,全球DRAM廠最近幾季普遍大賠,除了鉅額的12吋廠投資回收遙遙無期外,還得花上不少錢進行先進製程研發,這樣龐大的資金支出,已經不是一家業者能夠承擔,若能多家業者一起合作,才有機會突破重圍,謀求生路。
DRAM業發展迄今,業者退場、尋求聯盟都已不是新鮮事,除了龍頭廠三星還在單打獨鬥,其餘業者都面臨結盟「打群架」的命運。然而在一波波的產業淘汰賽後,目前在檯面上的DRAM廠可都是有兩把刷子的資優生,往後的競爭恐怕也會比過往更激烈。
 
 

lora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