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慈/台北報導】

 自己都做不好了還想指導別人?次級房貸風暴重挫歐美金融集團,也讓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主要國家,不再迷戀優秀、進步的西方經驗。針對這現象,最新一期《經濟學人》撰文表示憂心,提醒中國等亞洲國家不應因此減緩其金融門戶的開放速度。

 《經濟學人》以「鍋和壺(Pots and kettles)」為題,描述中國最近不論在審批歐美外資入股境內金融機構,還是中國的銀行投資西方的股權或商品,態度由熱轉冷。

 「鍋和壺」源自西方俗諺:The pot calling the kettle black(鍋笑壺黑)。這本代表西方觀點的知名財經雜誌,以「鍋和壺」為標,不無向亞洲國家曉以大義的意味,據其觀點,亞洲國家因次貸風爆而看扁西方經驗,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

 《經濟學人》指出,中國前三大國營銀行在處理壞帳多年之後,終於在2006年與2007年,有足夠的自信站上國際舞台,到香港掛牌籌資。去年一年,在政府單位鼓勵下,瑞士信貸、花旗、摩根士丹利,也開始和原本保守的大陸當地證券公司展開策略聯盟。

 同時,中國的主權基金也大砸30億美元,投資全球最大私募基金公司黑石(Blackstone),希望從這家美國股權收購巨擘身上,汲取先進金融經驗。

 不過,這份擁抱西方經驗的熱情,卻因次貸風暴影響,悄悄出現轉變。《經濟學人》說,部分亞洲國家開始認為,歐美銀行因應危機能力不足,質疑其監管模式是否可以被信賴。

 《經濟學人》報導,歐美國家的銀行業者指出,包括中國、日本與南韓,對其態度轉趨冷漠。而且,舉了「韓國外匯銀行(Korea Exchange Bank)」為例,認為首爾當局在次貸事件後,顧慮風險管理能力,不願意讓匯豐銀行(HSBC)從事其收購行動。

 中國也一樣,原本去年被積極邀請與中國當地券商策略聯盟的三家機構:瑞士信貸、花旗與摩根士丹利,迄今沒有一件獲得中國政府核准,這些機構私下懷疑,他們的入股案是否已被悄悄擱置。

 《經濟學人》還引用一名中國資深監管官員最近接受報紙訪問時,竟然以栩栩如生的字眼:「shit」,來形容這些全球知名的投資銀行。《經濟學人》認為中國緊縮門戶開放。

 無獨有偶,銀行市值全球第一大的中國工商銀行(ICBC)行長姜建清,最近談話對於該行投資美國的公債或銀行,都表達冷漠態度。

 《經濟學人》說,ICBC在拒絕投資歐美大型金融機構的同時,卻收購南非標準銀行(Standard Bank of South Africa),以及澳門和印尼的銀行。中國主權基金投資黑石、摩根士丹利,因次貸風暴產生鉅額虧損,中國政府覺得顏面無光,儘管如此《經濟學人》提醒,緊縮對歐美國家的金融門戶,對中國不見得有利。

 《經濟學人》表示,中國的金融市場目前還在萌芽階段,在人民幣強大升值壓力下,當地企業因為缺乏外匯避險工具,最後不支倒閉;中國人民也因為存款體系欠缺多樣化的工具,利率水準偏低,無法抵抗通貨膨脹水準。

 《經濟學人》認為,相較於中國缺乏效率且封閉的銀行體系,歐美銀行的因應與復原能力都比較好,中國目前揭露的次貸減損金額為3350億美元,但,實際金額恐高於這數字。

 《經濟學人》建議,中國等亞洲國家,不應該因為次貸事件,讓東西方國家彼此相互交流的機會減緩,或是在相互指責中,讓這樣的誤會繼續惡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ra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