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石油危機與目前現況的比較

( 2008/06/27 08:42 大華證券 )

錯誤的政策與石油危機造成美國70 年代停滯性通膨的發生。
我們認為現在無停滯性通膨的問題,但通貨膨脹確實可能造成全球經濟降溫。
若新興國家降低對石油的需求,通膨的問題可望暫緩。
台灣股價應已大抵反應基本面的轉弱,急跌可視為長線的買點。

◆價格管制與石油危機造成美國70 年代的經濟衰退

美國70 年代停滯性通膨發生的主因來自於政府錯誤的價格管制政策與73 年的石油危機所導致。60年代末期及70 年代初期,美國通貨膨脹率來到6%以上,創下近十年來新高,同時經濟成長亦開始趨緩(如圖一。當時美國總統尼克森決定以價格管制的方式來抑制通膨,並刺激經濟成長。此政策初期看似有效,但最終仍因1973 年opec 成立,並開始對美國展開石油禁售報復之後,宣告失敗。不僅如此,美國甚至陷入70 年代中期長達兩年的經濟衰退。

 

 

◆目前經濟問題的成因及意義與70 年代停滯性通膨大不相同,但通貨膨脹卻為共同的危機

美國目前的經濟衰退乃肇因於95 年次貸風暴,通膨亦於石油價格持續漲升一段時間後,於今年才被廣為正視,與70 年代政策失敗後的經濟衰退與通膨同時發生大不相同。我們認為目前經濟現況並非停滯性通膨的理由為,(1此次的經濟衰退與通貨膨脹各因不同的原因而發生,與過去同時因政策失敗後加速形成有所不同;(2如表一所示,70 年代兩次石油危機造成的經濟衰退均來自於供給面的衝擊,其影響較為短暫,且有一次性漲足的現象;而此次乃因需求面的推升,因此其漲勢與影響將較為長久。

目前的經濟危機類似石油危機帶來的通膨問題,而各國政府目前已逐漸將目光轉移至解決通膨問題上。如圖二所示,次貸風暴的問題已逐漸淡化,信用緊縮的狀況明顯持續緩和。但以第一次石油危機的經驗來看(如圖三,通貨膨脹確實與經濟成長呈反向關係。目前各國亦不再將政策焦點獨置於經濟成長之上,而可能採取緊縮貨幣政策以降溫經濟。

 

 

 

 

 

 

◆新興國家未來可能為解除此波通膨危機的關鍵

若新興國家能降低對石油的需求,我們認為此波通膨的危機可能得以告緩。如表二所示,目前全球通貨膨脹較為嚴重的國家,正是過去兩年內經濟發展最為迅速的國家,而此亦代表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有過熱的疑慮。因此我們認為,若這些國家可降低對石油的需求,則此波通膨危機將可告暫緩。

 

 

◆台灣股價應已大抵反應基本面的轉弱

台灣股市基本面第一季已呈現弱化的跡象,下半年可能因全球經濟的降溫與基期墊高的影響,導致盈餘年增率出現衰退。但在全球經濟景氣只是「降溫」的前提下,我們認為股價已大抵反應可能的利空。就基本面而言,市場大漲的條件並不具備,短期仍有急跌的可能,而急跌可視為長期的買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ra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