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情勢概況

◇流動性危機已暫緩,而企業經營考驗才剛開始

泰德利差(3個月美元LIBOR利率-3個月國庫券殖利率)在09/15/2008雷曼兄弟聲請破產保護之後,一路狂飆至最高點464bps,隨後在各國政府宣布擔保銀行借貸後,泰德利差已滑落至210bps(11/14/2008),顯示目前國際金融流動性危機已暫緩。

但觀察Baa投資級公司債利差(BAA公司債利率-10年期公債殖利率)則仍處於高檔區(550-580bps),顯示企業借貸成本居高不下,籌資困難恐將面臨一波倒閉潮。

IBTS認為國際金融機構資金短缺危機高峰期已過,而企業經營體質的考驗才剛開始,信用危機尚未解除。

◇國際金融情勢對本國金融機構的影響

國際企業若倒閉,恐將影響本國金融機構持有相關部位損失。

本國金融機構持有CDO曝險部位持續被調降評等,資產減損疑慮仍存在。

台商面臨全球經營環境不佳,若出現倒閉潮,恐將造成本國銀行信用成本的提高。

本國銀行擁有海外子行/分行家數越多,國際聯貸案及投資的曝險部位踩雷的機率較高。

-中信金/永豐金/第一金擁有美國子行、國泰金擁有越南子行

-海外分行家數超過10家者為兆豐金、第一金

國際主要金融機構因認列次貸資產減損,母公司需現金來因應流動性危機,加上面臨全球投資人基金贖回壓力,金融股受國際股市影響仍有系統性風險。

◆2009年金融產業基本面分析

◇銀行產業基本面分析

經濟成長趨緩,放款成長不易

-企貸:大企業資本支出減少,中小企業授信趨於嚴謹

-消貸:消費金融尚未復甦

淨利差恐將下滑

-台幣利差:定存激增,資金成本上揚壓縮利差

-外幣利差:Fed降息及美元同拆利率影響走勢

手續費收入恐將陷入衰退

-雷曼兄弟倒閉事件,連動債銷售大幅下滑

-全球投資環境不佳,海內外基金銷售下滑

呆帳提存恐將增加

-4Q08及1H09恐將出現中小企業倒閉潮

-房貸資產品質仍有隱憂

◇2009年經濟成長趨緩,放款成長不易

累計至3Q08全體銀行放款成長YTD+2.69%,存放比87%,2008年歷經金融海嘯及經濟衰退疑慮,銀行授信已趨於嚴謹,放款難以大幅成長。

展望2009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趨緩(甚至衰退)的情況下,本國銀行放款成長將面臨:(1)企金放款成長不易:台灣產業主要以出口為導向,在面臨全球景氣趨緩的情況下,大企業資本支出縮減,而中小企業則面臨經營危機導致銀行不願積極放款;(2)消金尚未復甦:房貸、消貸、雙卡的成長率呈現逐年下滑。IBTS預估2009年本國銀行放款成長不易。

◇2009年淨利差恐將下滑

本國銀行1H08淨利差下滑主因為:(1)外幣利差:Fed一路降息導致外幣放款利率下滑幅度大於外幣定存利率;(2)央行升息使銀行先調升存款利率,放款利率延後調整,導致壓縮台幣利差。

展望2009年淨利差走勢,IBTS認為(1)Fed仍可能持續降息,雖銀行考量企業呆帳風險已增加LIBOR加碼百分點,但放款動能已趨緩且若美元資金緊俏,同業拆款利率上揚恐將壓縮外幣利差;(2)全球投資環境不佳導致定存激增,使銀行資金成本上揚,且公股行庫存款大增,資金成本壓力沈重,而民營銀行則藉由高利率定存方案吸引存款,未來仍將面臨資金成本壓力。(3)央行降息將使銀行短期淨利差擴大,但長期淨利差走勢與市場利率通常成正向相關。因此,IBTS認為2009年淨利差恐將呈現下滑,但仍視各家銀行存放款結構而定。

◇2009年手續費收入恐將陷入衰退

1H08因全球股市不佳導致非保本型連動債淨值下滑幅度過大,09/2008受雷曼兄弟倒閉事件影響,造成保本型連動債投資人損失慘重,進而爆發連動債爭議,銀行公會已要求銀行在09/01/2008後銷售的雷曼兄弟連動債需與客戶私下和解。

1Q~3Q08各家銀行手續費收入YoY大多呈現負成長。

IBTS認為連動債爭議尚未落幕,對銀行的影響為:(1)2008年底前恐將提列呆帳損失;(2)銷售連動債手續費收入較基金高,未來收入銳減;(3)投資人對銀行信心大減,影響日後的往來交易;(4)預估消金銀行受傷較重(中信金、台新金等)。‧展望2009年,IBTS認為全球投資環境依然嚴峻,而投資人在遭逢金融海嘯後資金已嚴重縮水,且對銀行的信心大失,短期難再購買金融商品,因此預估銀行手續費收入恐將陷入衰退。

◇本國銀行資產品質逐年改善

2003~3Q08本國銀行資產品質已逐漸改善,逾放比由6.08%下降至1.53%,呆帳覆蓋率由22.68%上升至66.93%,而信用成本也維持在一定的水準,目前本國銀行資產品質尚未有惡化的情形。

但IBTS認為逾放比及呆帳覆蓋率屬於落後指標,觀察各銀行的資產品質仍將以新增逾放金額為指標。

◇中小企業倒閉潮可能在4Q08~1H09出現

與大企業相較,中小企業因規模較小及財務體質較不健全,為最容易受景氣波動影響的族群,因此銀行通常訂定較高放款利率以承擔呆帳損失的風險,由於利差較高故各家銀行近年來積極衝刺中小企業放款,但因目前全球經濟有衰退的疑慮,銀行已緊縮銀根且年關將至企業資金需求湧現,預估4Q08~1H09可能出現中小企業倒閉潮。

09/2008中小企業佔全體企業放款比重約40%,逾放比2.44%。IBTS認為本國銀行具中小企業呆帳風險為:(1)SME市佔率較高;(2)近年來SME放款成長較高;(3)SME佔銀行放款的比重較高;(4)對大陸台商放款較多(OBU放款成長性高)的銀行,風險較大。

◇房貸資產品質仍有隱憂

近年來本國銀行房貸餘額成長率已逐年下滑,而現階段在國內房地產景氣不佳的情況下,銀行端已陸續依地區別(縣市分級)、客戶別(自住首購客層較優,避免投機客)、產品別(不收整批房貸件)來設定貸放成數,並加強授信品質。為了避免房貸戶受到全球景氣不佳影響而繳不出房貸進而造成銀行呆帳風險,主管機關已宣布將房貸寬限期展延3年,且央行也協調銀行能每月調整房貸利率(由客戶自選月調或季調)。

IBTS認為房貸資產品質與貸放成數、區域、客戶別有關,需視各家銀行的狀況個別評估。而整體觀察指標為(1)房貸市佔率較高;(2)近年來房貸成長率較高;(3)佔總放款比重高的銀行,風險較大。

◇壽險產業基本面分析

本業保費收入成長趨緩

-初年度保單結構將以傳統型保單為主

-央行降息將使保單預定利率下滑,保費調漲

壽險產業恐將持續面臨利差損的一年

-國壽、新壽、富邦人壽投資部位趨於保守

-低利率時代恐將壓縮壽險業投資報酬率

-假設2009年新台幣無急升的情況下,匯損陰霾不再,避險成本可望降低。

-仍有投資跌價損失及資產減損疑慮

-仍將持續面臨RBC不足的增資壓力

◇本業保費收入成長將趨緩

本國壽險業主力商品在人壽保險,因傳統保單市場已飽和,致成長率趨緩,近年來以銷售投資型保單為主,2007年因股市表現佳,投資型保單成長率大幅提升,佔總保費收入由2003年的7.5%一路攀升至2007年的32%達到高峰。1Q~3Q08壽險總保費收入約1.46兆元、投資型保單3,938億元,佔比27%。

IBTS認為2009年全球投資環境仍不佳,投資型保單銷售較不易,因此壽險公司銷售初年度保單結構將以傳統型為主,但央行降息將使保單預定利率下滑,保費將調漲,預估2009年保費收入成長率將有趨緩的現象。

◇國壽、新壽、富邦人壽投資部位趨於保守

國壽、新壽、富邦人壽雖已獲准投資海外上限拉高至40%,但考量海外投資環境不佳,並未將部位建滿,而是採取緩步佈局的方式進行。面臨1H08新台幣急升造成匯損及金融海嘯後,各家壽險公司投資策略已更趨於保守。

◇低利率時代恐將壓縮壽險業投資報酬率

美國在07/2007次貸爆發後,十年期公債反應景氣趨緩及Fed降息因素,導致殖利率一路下滑,目前已來到3.19%(11/24/2008),而台灣十年期公債也因央行在45天內連續4次降息,殖利率已下滑至1.43%(11/21/2008)。

IBTS認為國內壽險公司主要投資工具仍以國內外債券為主,在面臨全球陷入降息循環,低利率時代恐將壓縮壽險業的投資報酬率。

◇匯損陰霾不再,避險成本可望降低

壽險公司投資海外部位的避險方式有傳統避險、一籃子避險(Proxy)及自然避險,IBTS認為2009年避險成本可望降低的原因:(1)傳統避險成本為美元短率與台幣短率之差,常用指標為3個月LIBOR和台灣180天商業本票利率之差,隨著美台利差逐漸接近,在2009年兩者無大幅波動的假設下,傳統避險成本可望降低;(2)一籃子避險:1H08造成匯損主因為一籃子貨幣中新台幣獨強所致,IBTS預估2009年新台幣單獨急升的機率較低,故匯損陰霾不再。

◇仍有投資跌價損失及資產減損疑慮

IBTS認為壽險公司海外債券部位仍有踩到地雷的可能,且CDO信評等級被調降,但因繳息正常尚未認列資產減損,未來仍有疑慮,而投資海外股票部位恐將認列跌價損失。

◇仍將持續面臨RBC不足的增資壓力

保險業風險資本額(Risk-Based Capital, RBC)

-為衡量保險公司在其承擔的風險及考量其規模的情況下,所需的最低資本額,目前主管機關規定保險公司需半年公佈一次RBC,以級距的方式公佈「未達200% 」、「200~300%」、「300%以上」。保險法143-4條規定,保險業RBC不得低於200%,未達此比率者不得分配盈餘且主管機關並得視其情節輕重為其他必要之處置或限制。

壽險公司2009年仍將面臨RBC不足的增資壓力

-1H08國內30家壽險公司因匯損及資產減損壓力,導致RBC未達200%約11家,3Q08國際股市重挫,將使RBC進一步下滑,各家壽險公司面臨增資壓力。因此,金管會於10/30/2008宣布放寬計算RBC公式:(1)發行具資本性質之債券可計入自有資本,保險業投資於同業具資本性質債券或負債型特別股金額自所投資之債券或特別股發行後第2年起,以5年時間逐步以20%之比率由自有資本扣除;(2)壽險業重大事故準備金可列入自有資本計算;(3)自有資本僅認列股票50%的未實現損失,希冀藉此舒緩壽險業增資壓力。新規定的(1)實施至06/2009,其他(2)(3)實施至2008年底為止,其後仍回歸現制,且持續調升風險資本額係數(K值),2008年底K值將由0.42調升至0.44。

-IBTS認為壽險公司2009年仍有投資跌價損失及資產減損疑慮,將持續面臨RBC不足的增資壓力。

 

 


◆2009年金融產業議題面分析

◇三次金改政策牽動金融機構的整併方向

◇公營行庫及具併購實力民營機構扮演重要角色

IBTS認為三次金改政策將牽動國內金融機構的整併方向,值此全球金融海嘯危機時期,國內銀行整併可由兩方向進行:

(1)體質較差的銀行由公股行庫併購(政府接管),藉以穩定金融市場。

(2)具併購實力的民營機構進行自發性汰弱留強的整併動作,藉以擴大經營規模及市佔率。

◇金融機構將掀起汰弱留強的整併風潮

IBTS認為具併購實力的金控公司將評估:(1)本身實力及利基點;(2)與併購對象是否產生合併綜效(互補性);(3)擴大規模經濟(市佔率)等因素,進行汰弱留強的整併風潮。

◇金管會致力推動銀行整併

本國貨幣機構總行數354家、分行數4508家,其中本國銀行總行37家、分行3235家,目前仍處於over-banking的狀況。銀行法64條規定銀行虧損逾資本1/3,應於3個月內補足資本,否則將接管或停業。而金管會也表示將在2009年底前改進體質較差之銀行且致力推動銀行間的整併。

IBTS以本國銀行37家為樣本做統計(信用合作社、農會信用部、漁會信用部屬於公營單位,暫不列在樣本中),符合6項弱勢指標的有5家為體質較差的銀行,其中慶豐銀已被政府接管。

而具併購實力(財務體質佳)則以公營銀行(台銀、土銀、合庫、三商銀、兆豐銀)、及大型民營銀行(台北富邦銀、國泰世華銀、中信銀)為主。

◇本國銀行財務體質一覽表

◇壽險業為市場集中度高的產業

以國內壽險公司30家(本國壽險23家+外商7家)為樣本,計算1Q~3Q08總保費收入市佔率,前五大分別為國壽(23.28%)、南山(11.4%)、新壽(10.72%)、富邦(7.06%)、安泰(6.83%),合計市佔率近60%。IBTS認為壽險保單轉單不易且新進入者門檻較高,使得產業趨勢呈現大者恆大、市場集中度高的現象。在富邦人壽宣布併購ING安泰後,合併市佔率躍居第二,已牽動壽險市佔版圖,且2008年壽險業歷經金融海嘯危機,面臨RBC未達200%需增資、虧損幅度擴大、淨值大幅下滑等窘境,未來將有持續整併的動作。

◇壽險業整併已由富邦人壽鳴槍起跑

IBTS認為目前國內30家壽險公司,在歷經金融海嘯後,體質不佳且近年來業務停滯不前(初年度保費收入成長低)的公司可能被迫合併或退出市場,而體質較佳的壽險公司則將藉由危機入市,併購同業以擴大市佔版圖。

IBTS認為國內壽險公司具併購實力(淨值高、獲利能力佳、保費市佔高、現金部位高)的為國壽、富邦人壽、新壽等,而近期保費市佔穩居第二的南山人壽(AIG)將釋出部分股權,已引起各家業者之競逐。

◇證券商家數過多,且投資人交易比重已有變化

國內證券商總公司家數持續減少,但分公司家數卻仍維持1,000多家,顯示證券商持續進行整併。而觀察投資人比重變化,可發現本國自然人比重逐年下滑,但仍佔大盤六成的投資比重,而國內法人、外資法人的比重逐年提高,因此10/2008前十大證券商當中已擠進兩家外資券商(瑞士信貸、瑞銀),外資券商的崛起已侵蝕本國券商市佔率。

◇國票證併長城證已開啟證券商整併序幕

以10/2008統計資料為基準,觀察國內證券商產業:(1)國內證券商有95家,其中以獨立券商60家最多;(2)市佔率超過10%僅有元大證,前10大券商合計市佔率約43%,顯示大者恆大趨勢明顯,而市佔率1%以下高達67家,利潤微薄;(3)分行數共1,016家,其中前10大券商分行數佔53%。

IBTS認為國內證券商家數過多,2008年面臨全球投資環境不佳、台股成交量低迷、融資餘額大減、外資券商市佔版圖不斷侵蝕本國券商的情況下,經營環境日趨惡劣,國票證併長城證已開啟證券商整併的序幕,預估未來將持續有一波整併風潮。

IBTS認為證券整併方式有(1)金控分割旗下證券出售:日盛金可能分割日盛證單獨出售(日盛證市佔3.43%、分行據點46家);(2)市佔率1~5%的證券商因分行據點較多且市佔較高,具合併吸引力:新光金持股元富證、開發金持股金鼎證、元大金持股群益證;(3)市佔率1%以下可能自然淘汰或以營業讓與方式退場:國票證併長城證。

◇三次「江陳會」-兩岸金融政策開放議題

二次「江陳會」對兩岸金融政策開放已有初步共識,預計將在1H09舉行三次「江陳會」,以金融議題為主。IBTS認為1H09兩岸簽訂金融MOU的可能性極大,金融股具兩岸金融政策開放題材。

◇本國金融機構於大陸發展概況

◇香港簽訂CEPA 金融股指數飆漲

香港2003年與大陸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 Clos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之後每年更陸續簽訂了補充協議,積極加強雙方在經濟上的交流。在市場投資信心增強的情況下,資金行情帶動香港金融指數由當日的19419.78漲至最高點47484.71,漲幅約145%,而金融股的PBR則由1.9X上揚至3.75X。IBTS認為由香港經驗可知,若台灣與大陸簽訂MOU,台灣金融股行情將不容小覷。

◇大陸銀行產業概況

大陸銀行分為政策性銀行、國有銀行、股份制商銀、城市商銀及其他金融機構,其中以國有銀行市佔最大,而3Q08外資銀行佔整體金融機構總資產約2.3%。

據大陸統計資料顯示,2007年底共有外資獨資銀行24家(119家分行)、合資銀行2家(5家分行、附屬機構1家)、獨資財務公司3家、71家外資銀行設立117家分行,其中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外國銀行分行為57家。

大陸銀行業主要獲利來源為利息收入,個人理財市場尚待開發。

外資銀行在大陸採取保守共存策略,亦即除了拓展自身的據點之外,更可藉由入股陸銀(至2007年底已有33家外資入股25家陸銀,總投資金額212.5億美元)分享人民幣業務(聯貸案)。

◇商機無限但實質獲利需長期方可顯現

台灣近五年來每年淨利息收入約維持在2,000多億元,成長動力有限。

假設以2007年底台灣核准赴大陸投資金額100億美金為計算基礎,台商每年的資金需求以10%成長,累計至2012年預估總額可達2.5兆台幣。

以台灣和大陸的平均存放款利差2.5%計算,則第一年(2008)淨利息收入85億元,往後累計至2012年可達632億元,佔台灣利息收入比重近30%。

◇大陸商機將為本國銀行帶來一線曙光

以台灣核准赴大陸投資金額每年成長10%為計算基礎,至2012年大陸台商的商機將可貢獻新台幣600億元以上的淨利息收入。而此僅止於官方的統計數據,實際尚有透過第三地轉投資大陸的金額,商機更為龐大。

台商除了貸款需求外,尚有個人理財需求(財富管理、信用卡、稅務規劃等),此部分商機將帶給本國銀行更多收入。

本國銀行前進大陸銀行市場,初期將以服務台商為主,未來仍可提供服務于大陸人民和外商,潛在獲利不容小覷。

國內面臨over-banking問題,兩岸金融開放將為本國銀行帶來一線曙光。

 


◇大陸保險產業概況

至10/2008為止,大陸保險業總資產規模達3.19兆人民幣,成長快速,而壽險業保費收入YTD+30%。

保險密度(每人保費支出)成長趨勢明顯,近幾年維持約10~20%的成長,2007年底為人民幣533元,保險滲透度(保費收入與GDP比率)維持穩定,2007年為2.67%。

◇2007年全球保險市場概況

依據瑞士再保公司統計,2007年台灣保險滲透度高居全球第一,顯示國內市場飽和度已高,而大陸保費收入排名第10,但保險密度及滲透度仍低,市場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西進政策為台灣保險業開啟另一片天

大陸自加入WTO以來,對外資保險機構(包含台灣)採循序漸進的開放政策,目前已與大陸保險公司同享國民待遇。

10/2006公布「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2010年,全國保險業務收入將比2005年成長一倍,突破1兆人民幣,保險業總資產規模達到5兆人民幣,保險滲透度與保險密度達到4%(2007年為2.67%)與人民幣750元(2007年為533元)

IBTS認為在台灣保險市場成長有限且大陸市場寬廣的情況認為在台灣保險市場成長有限且大陸市場寬廣的情況下,西進政策將為保險業開啟另一片天!

◇大陸及台灣證券參股法規限制一覽表

◇台資券商進軍大陸市場評析

※大陸市場概況:

截至05/2008止,大陸券商108家,其中綜合券商85家(比例約80%),上市證券商6家(中信、國金、海通、國元、宏源、東北)。經紀收入前十名券商市佔約50%,承銷收入前五名券商約80%市佔,大者恆大趨勢明顯。

大陸券商並無信用交易市場(目前試點舉行),且規定一人僅能在單一券商開戶

※IBTS評析:

大陸對證券商相當保護,不允許獨資之外資券商設立,且只要有外資券商合資或入股未上市券商就無法承做A股經紀(高盛高華證券與北京證券因透過特批方式核准承做A股經紀)和A、B股的自營,而上市券商僅6家且市值龐大,外資入股並不容易。

大陸商機龐大,但台資券商在經紀和承銷業務較難與大陸券商競爭,但在新金融商品的開發、服務品質、內部控制、信用交易市場的經驗等較具優勢。

◆2009年金融產業評價面分析

◇金融指數PBR已處於歷史低檔區

◇2009年整體金融獲利將衰退

IBTS預估2009年銀行產業獲利下滑、壽險產業獲利可望提升,整體金融獲利約372億元,YoY-9.5%,但若銀行呆帳提存及壽險提列資產減損金額超乎預期,則獲利恐將再下修。2008年金融指數最低來到434,已跌破歷史低點,但PBR最低來到0.69X,並未破歷史低點,IBTS認為在2009年金融產業獲利不穩定的情況下,金融指數PBR恐有再下修的疑慮,但仍處於歷史低檔區,目前對金融產業維持中性的看法,相關個股投資評等將視個別公司2009年基本面、併購議題及兩岸金融開放題材而調整。

◇結論

金融股基本面評析

-銀行產業本業獲利能力恐將下滑

-壽險產業仍有投資跌價損失及資產減損疑慮

-金融股獲利能力2H09優於1H09

金融股議題面評析

-三次金改及民間機構自發性的整併風潮

-1H09可望簽訂MOU,具兩岸金融政策開放題材

金融股評價面評析

-已處於歷史低檔區

重點觀察股

-具併購實力、兩岸金融開放題材、產業龍頭股為觀察對象

-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元大金(2885)

※富邦金(2881)

IBTS認為現今金融環境動盪不安,金融機構恐將掀起汰弱留強的整併風潮,而富邦金扮演併購者的角色,分析富邦金旗下子公司的業務發展:(1)銀行端透過香港富邦銀行參股大陸廈門商銀且取得經營主導權,為國內唯一參股大陸銀行的金控;(2)富邦證券經紀及融資市佔率穩居國內第二,僅次於元大金,報載富邦金擬併購日盛金(或日盛證),若合併成功,則證券實力將直逼元大金的龍頭寶座;(3)富邦產險市佔率穩居國內第一;(4)富邦人壽併購ING安泰,保費市佔率將躍升第二大。

富邦金參股廈門商銀並獲得經營主導權,未來成長可期:富邦金入股後將以台商業務為主,初期將架構廈門商銀的IT設備、核心系統建置、人員進駐以及台灣、大陸、香港三地業務的整合,IBTS預估廈門商銀對富邦金的初期獲利貢獻有限,但長期而言,富邦金大中華區平台將更趨完整,未來成長可期。

富邦金合併ING安泰,業務整合具互補性:富邦人壽合併ING後,總保費收入和初年度保費收入,市佔率皆躍升第二,僅次於國壽。在業務整合上也可達互補效果:(1)銷售通路:富邦人壽銷售通路以銀行端為主(佔比72%)、ING安泰則以業務員為主(佔比90%);(2)銷售產品結構:富邦人壽以利變型商品為主(佔比56%)、ING安泰則以傳統保單和投資型保單為主(各佔比58%、42%);(3)客戶數:富邦人壽擁有70萬名保戶、ING安泰擁有220萬名保戶,預估合併後富邦人壽保戶可達284.4萬名。IBTS認為合併後有助於業務上的整合且發揮綜效。

※國泰金(2882)

國泰金為以壽險和銀行為主體的金控,2008年受匯損因素、全球投資環境不佳、資產減損等因素造成獲利下滑,展望2009年在無重大匯損的假設情況下,獲利將較2008年優異,但仍有資產減損及投資跌價損失疑慮。

國壽與東方航空合資成立上海國壽以來,至今取得八省營業執照(上海、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北京、遼寧),已在25個城市營運,共有28個據點。由於國壽積極在大陸拓展新據點,營業費用支出較多,因此累計至3Q08上海國壽虧損新台幣1.98億元,而新契約保費收入4.77億元人民幣,YoY+46%,業務員增加至2,000多人,另外國泰世紀產險與國壽合資成立大陸產險子公司,是國內唯一獲准登陸的產險公司,IBTS認為國內保險市場飽和度已高,西進大陸將為業者開啟另一片天。

國泰世華銀行在上海設有辦事處,一旦兩岸簽署MOU,即可立即升格為分行,屆時國泰金將複製在台灣壽險及銀行雙引擎獲利策略前進大陸,除此之外,國泰金也考慮參股陸銀或開放陸銀參股國泰金,都是兩岸金融合作的選項。

IBTS認為國泰金旗下子公司僅有國泰證券市佔較低、獲利能力較差。現今國內券商面臨全球投資環境不佳、台股成交量低迷、融資餘額大減、外資券商市佔版圖不斷侵蝕本國券商的情況下,經營環境日趨惡劣,且國內證券股股價已偏低,因此不排除國泰金可能藉危機入市併購證券商,擴大市佔率的可能性。

※元大金(2885)

元大金為國內唯一以證券為主體的金控,經紀市佔率穩居國內龍頭寶座,且大幅領先同業,但也因獲利與大盤日均量及融資券餘額息息相關,獲利較不穩定。

元大證/元大證金獲利來源:(1)台股成交量萎縮將影響經紀手續費收入;(2)融資餘額大幅下降且調降融資利率,將影響利息收入(目前融資利差約4.1~4.2%);(3)主管機關限制外資借券對元大金積極拓展此塊業務將有所影響(目前外資借券餘額約25億元,每月貢獻元大金獲利約1,000萬元);(4)主管機關規定至2008年底台股禁止放空,影響成交量及融券業務。因此,元大金的證券業務獲利已呈現下滑。

展望2009年,IBTS認為全球投資環境仍不佳,對台股的看法較為保守,因此預估元大金的獲利與2008年約略持平,但現今國內券商面臨台股成交量低迷、融資餘額大減、外資券商市佔版圖不斷侵蝕本國券商的情況下,經營環境日趨惡劣,且國內證券股股價已偏低,元大金很有可能藉危機入市併購證券商,擴大市佔率的可能性(目前元大金已持股群益證7.3%股權)。

海外佈局完整,積極架構大中華區平台:元大金與新加坡金英控股及日本三菱集團策略聯盟,拓展東南亞及日本市場,只要兩岸簽署MOU,開放國內券商前往大陸發展,則元大金的大中華區平台將更趨於完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ra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