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Dec 2008 08:10
〔專欄節選〕新年總有新行情--今周刊「谷月涵看台灣」

(本文由台灣《今周刊》雜誌提供,節選自12月11日出版的當期「谷月涵看台灣」專欄)

 

通常新的一年是景氣的轉捩點,即使只是短暫變化;目前來看,好壞消息參半,先來看看好消息吧。

 

當前避險基金、銀行、企業和部分個人手上現金滿滿,主因是美國聯準會及全球央行同步對市場挹注大量現金;短短二個月,聯準會資產由六千億美元暴增至二.二兆美元。當然,另一方面,就是大量貨幣流入市場,先注入銀行,也讓避險基金累積大量現金水位。

 

總市值高達一.七兆美元的避險基金,是引爆此波金融風暴工具的主要交易者,一旦重新活躍,金融工具可望價格走揚,銀行和保險公司持有資產的市值便可回升。

 

IMF(國際貨幣基金)預估,美國金融機構共有一.四兆美元的不良資產;彭博社估算,其中已打銷了九五四O億美元,並已募集八二三O億美元的新資金來填補這些損失;預期這些不良資產仍有一定的殘值,日後將有回沖利益產生。因此,三個月前,貝爾斯登、雷曼兄弟、AIG及其他金融機構,因無力打銷巨額壞帳而倒閉或被收購的悲慘狀況已經過去。

 

至於壞消息是,錢太多。現金水位大增,但貨幣供給額並未同步增加。今年台灣全年的M1b(通貨凈額+存款貨幣)成長率仍是負數,美國MZM(相當於M1b)的成長率顯著下滑;因為銀行擔心壞帳更多放款業務大減,企業害怕收不到貨款而犧牲營收成長,避險基金要應付投資人贖回而緊握現金部位。

 

主要券商如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已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多數人雖認同此舉,但對證券市場卻不是好事。券商的槓桿倍數接近凈資產的四十倍,商業銀行僅其一半;轉型為金控公司,意味業者須進一步拋售資產以降低槓桿倍數。

 

金融危機才剛蔓延至企業營收衰退,再來會影響就業,接著是消費。在IMF統計六十次經濟衰退的資料中,與金融危機有關的不論程度與時間,平均是一般性的二倍;其GDP成長率最多衰退四.四%,最長維持六季。而房市泡沫造成的景氣衰退,通常導致較高的失業率,進而造成更大的消費衰退。根據絕大多數的經濟學家預估,這次的經濟衰退可能延續至二O一O年。

 

不過別太憂心,我從未見過股市從高峰跌至谷底的過程中,不曾出現反彈,而這類反彈往往十分強勁。隨著金融危機轉化為經濟衰退,盡管仍不時有利空消息出現,但已逐漸減少;只要壞消息少一些,市場便有反彈契機。

 

全球市場仍普遍存在悲觀情緒,我們不確定市場是否已悉數反映利空;但全球金融機構不斷累積現金,很可能在新年伊始帶動市場復甦,即使只是短暫的行情,也是值得期待的。(完)

 

--整理 張雅菁/劉瑞芬

註: 1.專欄作者谷月涵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碩士,現任花旗環球台股研究部主管.

2.以上的評論僅為摘要,並且不代表路透立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ra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