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各國金融紓困工具及效果分析
經濟日報 編譯陳家齊、劉道捷 2008-10-09
 
英國政府8日推出2,500億英鎊(4,370億美元)的金融紓困方案,將把英國各大銀行的部分收歸國有,並另外提供2,500億英鎊的擔保額度,幫助銀行對一般企業延展貸款。

 

此舉顯示英國金融局勢危殆程度,市場信心瀕臨崩潰,不過政府入股也可能使金融機構削減股利,稀釋既有股東權益。英國股市8日早盤一度暴跌近8%,但隨後因全球央行聯合大降息而縮小跌幅。

 

英國財政部8日在歐股開盤前宣布,八大銀行已簽約參與所謂的「資本強化」計畫,將增資第一類資本250億英鎊。英國財政部將動用最多500億英鎊(870億美元)的公帑,收購這些銀行為了增資而發行的特別股等。

 

此外,英國央行也宣布備妥2,000億英鎊資金,將透過「特殊流動性機制」的資金標售管道,讓英國銀行把難以求現的資產換成政府債券。

 

這些有權請政府注資的銀行包括:巴克萊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豐銀行、渣打銀行、駿懋銀行(Lloyds TSB)、HBOS、Abbey National與全國建築合作社(Nationwide Building Society)。其餘銀行此後也可加入。

 

英國財政部將可立即動用250億英鎊,收購這八大銀行的股權,另外250億英鎊備用。這八大銀行承諾今年底前提出增資計畫,而獲得政府注資的銀行必須繼續放款給中小企業與房貸戶。

 

相關細節尚待進一步公布。不過觀察家表示,英國政府取得的股份應該會是優先股或永久享有配息的特別股,把納稅人權益擺在一般投資人前面。英國政府也將另行提供2,500億英鎊擔保額度,幫助銀行對一般企業延展融資。銀行付給政府手續費,放款給企業的中短期融資便可獲得政府擔保。

 

儘管這次政府注資對象包括匯豐銀行,但僅限於匯豐的英國銀行,不包括整個匯豐控股集團。匯豐表示,會想辦法籌足需要增資的第一類資本,不向政府伸手。巴克萊也聲稱不需政府注資。

 

彭博資訊分析指出,匯豐、蘇格蘭皇家銀行、巴克萊等六大英國銀行正面臨540億英鎊債務到期,規模至少是十年來最大,但難以從凍結的貨幣市場籌資。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分析師普爾普斯說:「銀行找不出辦法融資延展這些債務。央行將必須干預。」

德國燙手山芋 沒人敢救

 

德國抵押不動產控股公司(Hypo)旗下的公司「小孩玩戰車」,欠債2,455億歐元,連德國政府想救都束手無策,引發的災難迅速波及全球,凸顯債券市場的驚人破壞力。

 

Hypo以經營不商業動產融資為主,為了擴大經營,2007年7月買下都柏林小型財務公司德發銀行(Depfa Bank),獲得德發龐大的公共工程與市政債券融資業務。

 

德發經營類似中央銀行的發債履約保證業務,是市政債券市場中的「資金供應者」,保證一定會買回在貨幣市場流通的市政債券。也就是說,貨幣市場基金不想持有或必須賣出短期市政債券時,德發一定會買回。

 

德發的慘劇可以回溯到上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保護時,雷曼倒閉波及理當安全的美國貨幣市場,因為貨幣市場基金買了不少雷曼發行的商業票據,雷曼違約引發投資人從貨幣市場基金和商業票據市場大舉撤資,同時銀行擔心更多金融機構會倒閉,不再拆款給其他同業。

 

德發十分依賴短期拆借市場,取得營運所需資金,到6月30日止,德發的借貸總額中,有22%來自短期拆借市場,金額高達540億歐元。雷曼倒閉後,德發立刻碰到流動性危機,又借不到錢,撐不了幾天,就決定必須向德國政府和金融機構求救。

 

德發的情況在幾天內急速惡化,拖累歐洲若干大銀行與德國政府,也拖累美國市政公債市場,造成靠發行市政公債籌措資金、推動中低收入戶住宅之類公共建設的城鎮資金斷絕。德發與德發保證的幾十檔市政公債債信遭到降低。

 

德發信評遭到降低,對所謂變動利率需求債券(variable rate demand bond)的威脅特別大,這種債券是以比較低的短期利率、舉借比較長期的資金。

 

紓困解危... 銀行簽下賣身契

 

隨著英國與西班牙各自拋出自己的金融紓困方案,世界主要國家政府已承諾要動用近2兆美元的納稅人血汗錢,來拯救瀕臨破產的金融體系。這2兆美元還不計央行向市場注入的海量短期融資,大舉降息釋出的資金,以及一起又一起的金融機構國有化。但市場氣氛依然緊繃,銀行互不信任,彼此不願意拆借,冰封的信用市場毫無解凍跡象。

 

這些金融紓困名目花樣繁多,但不外乎兩大類:以政府的印鈔票能力替民間的債務擔保,或者直接送鈔票。前者是我們熟知的無限擔保銀行存款,後者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美國以7,000億美元收購不良資產的計畫。

 

政府通常希望以其「揚言」的擔保能力穩住金融局勢,起碼出嘴總比出錢容易。美國財政部長寶森當初拯救「二房」危機時便是希望如此,但市場動盪最後還是逼得美國政府接管二房。

 

若要拿出鈔票,美國與歐洲政府的作法目前看來迥然各異。美國的7,000億紓困法案是要拿來收購銀行難以變現、無人要買的不良資產,但政府並沒有要成為銀行的股東。儘管國會對限制執行長薪酬吵得沸沸揚揚,美國的紓困方案儘可能要與政府「接管」金融體系保持距離。

 

相形之下,英國政府拿出500億英鎊的公帑「紓困」銀行,實際上是在強行要求這些銀行即刻增資,從市場找不到資本就來跟政府要錢,準備好500億等著呢!一旦拿了政府的錢,股份就要讓給政府。銀行是在賣身給政府籌錢,所以英國的紓困方案也被稱為「部分」國有化方案。

 

西班牙傾向美國作法,推出的紓困方案也是在收購銀行壞帳。畢竟,連股神巴菲特都說了,政府買銀行壞帳是很有機會賺錢的。

 

然而在全球央行8日聯合大降息,各種紓困方案湧現的這一天,資金拆借依舊困難,股市持續探底,或許不管是美國人還是英國人最終都會變成冰島人:由政府全面接管金融體系,銀行不是直接被收歸國有,就是要依照政府指令行事。

 

 

 
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提供,為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理財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ra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