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金融亂象 原來一切咎由自取
( 2008/10/29 00:07 鉅亨網 )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綜合外電】 在進一步推缷責任之前,決策官員最好先想想那句 著名的格言: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為了探就今日金融亂象的根源,美國國會已經質詢 了多位有關人員,包括前Fed主席葛林斯潘,前財長史 諾,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考克思,還有多位大型 銀行,經紀商,保險公司,當然還有信評機構等的主管 。
這還只是過去幾周的事。明年,有了新的總統與新 的國會,為了追出更多的弊案,預期還有更多的聽證會 將接二連三地進行著。然而,即使如此,國會議員的作 為,仍將僅是隔靴騷癢,摸不著頭緒,也找不著重點。
次級房貸引發的信用緊縮,不只巔覆了美國經濟, 還把許多國家也拖下了水。其實,如果購屋人,貸款機 構與投資人只要注意到以下幾項要點,今日的金融亂象 ,就可能根本不會發生。
1.注意法律的副作用。自羅斯福總統以來,鼓勵自 有住屋,已成了國家政策。「社區再投資法案」於1977 年獲得通過,讓某些團體的會員買屋更為容易。顯然, 這項法案在鼓勵銀行業放寬貸款標準。約20年後,巴賽 爾協定(Basel Accord)提高了銀行承做抵押貸款時,所 需要提撥的準備金。這促使銀行業將貸款包裝成了證券 ,再轉售他人,以取得資金。而2003至2004年間的低利 率,也挑起了投資人對任何收益率較高證券的胃口。
2. 點石成金,畢竟只是神話。這些證券都是由品質 讓人存疑的各種貸款所擔保。當這些貸款被綁在一起時 ,不知何故,竟都獲得了信評公司核定為AAA級評等。
3.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讓人想不通的是,許許多 多的基金經理人,投資人,銀行家,還有無數的投資人 ,幾乎都認為這些證券能創造出較絕對安全的公債高出 數個百分點的收益率,又少有額外的風險。難怪全世界 的機構都爭相前來購買這些證券。
4.再回到房屋買主。由於貸款係調整式利率,且初 期利率偏低,許多人未見到往後調高的壓力,因而都買 了自己並無力負擔的房子而不自知。
5.這些人也相信,上漲的房價能讓他們以固定利率 進行再融資,獲取財富。但是,眾所週知,房價的漲勢 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6.許多人忽略了房屋是安身立命之處,轉而將之視 為投資,是獲利來源,因而做出了不該做的決策。至今 ,許多屋主認為抵押貸款不該高過他們的房價,因而一 走了之。怪怪,難道他們不知道得要有個住的地方。
7.不動產的買主與投資人總認為他們正以快速的方 式賺錢。然而結果卻與預期大相逕庭。
8.自美國大蕭條以來,房價年年上漲,所以花得比 賺得多,倒也無傷大雅,只消取得房屋貸款,就可彌補 其間的差額。
9. 但是,這次情況不同了。過去或許出現過泡沫, 但泡沫不會發生在房屋市場,因為所有不動產都帶不走 ,而且無論如何,每個人總得有個住的地方。
10.只有恐懼本身能讓人感到恐懼。讓金融市場凍結 的,就是恐懼,而非缺少流動性。
11.不能記取前車之鑑的人,必將遭致覆轍。這還用 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