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主權基金錢哪來 央行有口難言
 

政府如果要成立主權基金,財源哪裡來,成了中央銀行最近「有理說不清」的禁忌話題。

央行連續兩天發布新聞稿,「更正」媒體對主權基金相關報導,卻又沒有一位高層官員願意站出來「講清楚、說明白」,主要是希望可以和主權基金畫條線,站在比較「外圍」的立場來討論和參與主權基金成立一事。但從府院態度來看,替全民代管2,800億美元外匯存底的央行,無疑是最有力的「金主」,央行想從風暴核心全身而退,並非易事。

央行先是在1日發布新聞稿,強調某媒體報導「財金高層透露,央行總裁彭淮南已同意提撥央行外匯存底孳息做為主權基金」與事實不符,並澄清彭淮南前一天上午7時30分赴行政院出席副院長邱正雄臨時召集的會議,但會中並未討論主權基金;至於下午2時彭淮南赴總統府出席副總統蕭萬長主持的財經諮詢小組會議,討論議題有「成立主權基金之可行性」,但並未涉及「外匯存底」。

換言之,央行的態度是「不反對成立主權基金,但不建議使用外匯存底為財源」。儘管如此,為避免外界認為政府機關立場不一,或是對相關政策的態度有對立之嫌,央行內部討論後,認為發布新聞稿「點到為止」即可,不宜由央行官員對外談話,以免再惹火上身。

不料,這把火還是燒到央行。針對媒體指彭淮南針對用外匯存底設主權基金,嗆聲說「門都沒有」,央行昨天一早又忙著發澄清稿,強調前一天除了發布新聞稿澄清不實報導,彭淮南並未就主權基金相關議題發表任何意見。

事實上,政府是否成立主權基金,央行並非決策者。至於財源該不該由外匯存底提撥資金支應,府院在討論過程中也確實有欠周延。

如果依各國潮流,主權基金是在特定時間承擔高度風險來獲取最大報酬率;但這跟央行外匯存底運用應以安全性、流動性為首要考量,不追求高報酬率的操作方向,完全背道而馳。更不必說,央行背負盈餘繳庫壓力,如果在穩定雙率之外,還要拿外匯存底「操盤」投資股市,會讓央行經營陷入很大的風險。

央行掌握2,800億美元外匯存底,但其中有超過半數是源自外資匯入,屬於不穩定的短期資金;加上我國並非國際貨幣基金(IMF)會員,扣除進出口外貿所需的安全存量後,外匯存底能動用的金額其實沒有想像中多。而且,外匯存底是全民資產而非央行財產,貿然動用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投資,產生虧損應由誰負責?府院或該深思相關問題,再談財源。

【2008/10/03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ra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